Ventuss

Ventuss xLog

请移步:https://ventuss.xyz
twitter
tg_channel

英雄時代的中場休息

9sRLjUcwyMlptRNefpTgC.jpeg

科比居然走了。看到這條消息時整個人都懵了,反覆確認後才敢相信。只能感嘆人生無常,在我的上一篇博客裡,我才剛用飛機掉下來做例子說明所謂「命運」背後的概率,但我是因為看到前不久伊朗客機墜毀,不是科比啊!

R.I.P.

我其實不是科蜜也不是科黑,在我看球的時候,科比並不是我喜歡的球員。那時的湖人紫金王朝太「豪華」了,而科比本人又十分具有爭議性,他球風華麗但獨來獨往,給我的印象就像一個纨綉子弟,仗著家裡的資源為所欲為。有個說法是人們真正喜歡的事物其實正是自我的投射,我出身在普通家庭,自然對「富二代」型的球星沒多少好感。

但科比也確確實實影響了我。那時候有一檔籃球真人秀節目,叫《科比門徒》。具體內容我早已忘記了,但我仍然記得幾個模糊的畫面:

1.png

科比穿著套頭衫坐著,在帽子的陰影下堅定甚至有些憤怒的眼神直勾勾地盯著你;夜晚的籃球場,慘白的燈光,地上散落著全是籃球,科比不停地投籃,從底線到 45 度角到正面,籃球一次次刷網,但科比仍然繼續投籃,一次又一次。

還有著名的「凌晨四點的洛杉磯」「Second place is just the first loser」,在我迷惘的時候,科比真的有激勵到我。他太強大了。

群星閃耀的 NBA#

因為疫情的原因,最近完全待在家裡,唯一的出門是開車在城市裡晃悠。南昌發展很快,每年回家都有新的高樓和商業中心拔地而起;但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似乎又一點沒變,連樓下的早餐店也還是那家,他們似乎被困在時間的縫隙裡了。

其實我已經好多年沒看 NBA 了,看到科比這件事一下子被拽進記憶裡。我 07 年開始看 NBA,那是一個眾星閃爍的年代,96 黃金一代正值壯年,03 黃金一代已經嶄露頭角。各支球隊都有當家球星:黑曼巴科比,35 秒 13 分 T-Mac,飛人卡特,狼王加內特,君子雷,小皇帝詹姆斯,德國戰車諾維茨基,石佛邓肯…… 仿佛三國演義前期,各路人馬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領,好不熱鬧。

2.png

記得張佳瑋有一篇「兩個未遂的勵志童話」,讓我觸動很大。

這篇「童話」說的是卡特和艾弗森的故事:天賦異稟的小鎮青年卡特不斷練習自己的其他技能補足短板,從只會扣籃的飛人進化為全能手;身高只有 1 米 83 的艾弗森如何帶領弱旅 76 人隊在 2001 年總決賽第一局力挽狂瀾,擊敗科比和奧尼爾領銜的夢幻湖人隊,甚至在過人時晃倒了湖人的盯防隊員投中致命一擊,還若無其事地從他身上跨了過去。

那時候的故事也不全都關於勝利,翻開童話的下一頁,卡特被傷病困擾再也不能起飛了,艾弗森如夏花綻放又凋謝最終 1:4 落敗,35 秒 13 分神一般的麥迪也來中國代言少兒英語了。最令人動容的是狼王加內特,後來他被交易回了老東家森林狼,一位曾經在球場跳脫衣舞的狂熱球迷也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但當音樂響起大叔重新跳起當年的脫衣舞,全場都沸騰了。

"Jiggly Boy" Returns...and KG Approves - Funny video 2015

視頻非常感人,強烈推薦觀看

那是群星閃耀的年代,每一位球員都個性鮮明,球場上永遠不缺故事。

英雄時代#

現在的 NBA 好像不再是這樣了。上次看比賽還是科技加持的舊金山勇士隊奪冠,聽說他們用 AI 制定戰術,幫助球員調整動作,甚至每餐的飲食中蛋白質、碳水、脂肪都精確到克。

不再有英雄主義,不再有 35 秒 13 分絕地反擊的傳奇,不再有科比花一個暑假拜師奧拉朱旺學習籃下腳步這樣的故事了,不再有凌晨四點的洛杉磯 ——AI 會讓你保持精確的 8 小時 23 分 17 秒睡眠 [1]。

這樣的 NBA 好像有點無聊。

可好像每個行業都會經歷同樣的戲碼,曾經的互聯網何嘗不是充滿英雄和傳奇:Jobs 17 歲遊歷印度,21 歲在車庫裡製造出最早的蘋果電腦;Bill Gates 5 天寫出 Altair BASIC;Bezos 最早只賣書;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一篇 PageRank 論文開啟 Google 的傳奇故事;Zuckerberg 在宿舍做出 the Facebook;中本聰到現在人們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3.png

我最推崇的 Aaron Swartz [2],13 歲參與編寫 RSS 訂閱格式(我非常推崇的遠古技術),還成為了 Markdown 語言的主要貢獻者(同樣是我非常推崇的技術,這篇文章就是在 MD 編輯器上寫的),後來他以一己之力單挑整個學術出版行業,最終不幸陨落。

連宗教信仰也是如此,在一神信仰出現以前,古希臘神話、北歐神話裡的眾神,性格各異,像凡人一樣也有煩惱: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推巨石的西西弗斯,無一不令人印象深刻;這一切最終被一個嚴肅的、至高無上的、全知全能的神所替代。

國內的互聯網也大體遵循相同的敘事邏輯,王興說,互聯網的上半場結束了,於是我們看到無數中小創業者艱難求生,或者投入巨頭懷抱,或者死去。互聯網行業進入神仙打架的時代,草根們已經連門票都沒有了。

ROI 時代#

上半場結束後,互聯網行業迅速進化到了一个 ROI 時代。

DAU,人均時長,PV,VV;AdLoad,CTR,CVR,CPA……

所有行為都有埋點追蹤,一切都能被量化,一切都能計算 ROI,一切都是生意:互聯網被簡化為一條簡單的公式:增長 -> 留存 -> 變現,又被頭條們發揮到極致:UG 負責增長,產品研發負責留存,商業化負責變現,輔以各種中台、後台提供支持,同樣的邏輯複製到目力所及的所有垂直領域,一家千億美金、騰訊們難以招架的公司就誕生了。

ROI 公司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且枯燥。

互聯網的發源地矽谷也好不到哪裡去。蘋果在 FBI 的壓力下不再給 iCloud 添加端到端加密的特性;微軟在印度人的帶領下煥發第二春,但曾經的個人 PC 霸主已經是一家 SaaS 公司了;Google 把「不作惡」從價值觀裡刪去,還孵化了一個特供中國市場的搜索產品;Bezos 開始用 AI 計算員工的生產力,用 AI 開除員工;Facebook 深陷隱私危機,準備學習張小龍搞私域 IM;唯一還有信仰的可能是比特幣,然而區塊鏈也不幸淪為韭菜聯合收割機,孫宇晨們早已臭名遠揚。

看到 NBA 球員嚴格而精確的食譜,我困惑了,一時分不清,是 NBA 原本就是如此,我長大了所以明白了原來不懂的道理;還是 NBA 長大了,從一個懷揣浪漫夢想的少年變成精於計算的職業經理人。

4.png

我也分不清楚,那些數字烏托邦理想去哪兒了?讓信息自由流動的理念是否還被推崇?Information Democracy 難道只是短暫的幻覺嗎?

茨威格和逝去的舊世界#

最近生活總是在不經意間串起來。

昨晚我重新看了一遍《布達佩斯大飯店》,這是一部追憶舊世界的電影,這次我看得十分仔細,之前看都沒有發現,在影片結束後,導演說這個故事是受茨威格的作品啟發。

5.png

上周有朋友說,如果茨威格再寫《人類群星閃耀時》,一定會有 Elon Musk 馬一龍。我說還真不一定,茨威格寫的都是舊世界的人類群星,他幾乎所有作品都是在追憶那個逝去的舊世界,只不過套了不同的殼,而馬一龍是屬於未來的人。

尾聲#

這篇文章原本想叫做《逝去的英雄時代》,但寫到這裡我改變主意了,不是還有馬一龍嗎?誰說這個時代缺少英雄呢?茨威格之後不是一樣湧現出無數英雄和傳奇嗎?

所以啊,雖說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了,但對英雄時代來說可能只是中場休息一會兒,絕沒有謝幕,下半場大概會更精彩。

6.png


  1. 我瞎編的數字,為了說明 AI 的強大控制力
  2. 強烈推薦紀錄片《互聯網之子》

--

2020/01/18 @Nanchang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